<li id="haior"><ruby id="haior"></ruby></li>

    1. <acronym id="haior"></acronym>
        <li id="haior"></li>
        <input id="haior"><li id="haior"><address id="haior"></address></li></input>
            全國統一客服熱線:400-632-9997
          推薦服務

          世界投資者周

          首頁 - 投資者教育 - 世界投資者周
          私募基金風險警示案例

          近年來,一些違法犯罪分子打著私募基金旗號從事非法集資活動,通過承諾高額回報、虛構或夸大投資項目、以虛假宣傳造勢、利用親情誘騙等手段,騙取投資者的資金,嚴重危害金融秩序,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

          典型案例一:據中國新聞網2014年11月4日報道,原廣州市某銀行工作人員盧某于2011年在深圳市注冊成立了“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3年發行了一個專門瞄向高端客戶錢包的“進取九號私募基金”項目,口頭吹噓該項目有價值高達3億元的土地和物業作為抵押,同時許諾投資人每投資人民幣100萬元以上3至24個月可對應獲得6.5%至14%的年化收益。該公司將募集的資金貸給某服務公司使用,收取每年24%的利息及費用。該服務公司于2014年9月垮塌,總計虧空高達人民幣3.1億元的投資款,違法行為最終暴露。該案牽涉投資者270余人,涉案金額7億余元,成為廣州市天河區有史以來第一單以私募基金為幌子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典型案例二:據《法制日報》2014年7月25日報道,華融普銀投資基金(北京)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以高額返利等方式,吸引客戶投資,以山東高速等項目發行有限合伙基金產品,共有3700余人在該公司投資,涉及金額38億余元人民幣。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批準逮捕。

          典型案例三:據中國廣播網2014年3月17日報道,2006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間,時任北京金源鴻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梅曉春以公司名義,虛構公司擁有大慶龍華石油化工、蕪湖聯眾石油化工、唐山金源鴻基鎂電池、比特盾科技等多家公司投資項目的收益情況,與被害人簽訂虛假的《委托代理投資合同》、《公司股權轉讓合同》,以投資購買公司項目股份或代理投資能獲得高額回報或到期保本回購為誘餌,先后在北京、長春、大連、鞍山等地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共計人民幣2億余元,并將8600余萬元非法占有,給被害人造成巨額財產損失。2014年3月17日,梅曉春等四名金源鴻基高管因涉嫌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審。

          提醒廣大群眾高度警惕各類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違法犯罪活動,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對“承諾高額回報”、“未經批準向不特定對象募集”、“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私募基金”等投資項目進行冷靜分析,避免上當受騙。

          (來源:中國證監局)

          山東齊盛期貨有限公司.Copyright  1993-2022 版權所有
          妈妈的朋友免费观看
          <li id="haior"><ruby id="haior"></ruby></li>

            1. <acronym id="haior"></acronym>
                <li id="haior"></li>
                <input id="haior"><li id="haior"><address id="haior"></address></li></input>